個人簡介
創業負責人和獨立研究者。
畢業自清大材料博士班,
熱愛量子科技、古典場論與機械工程。
喜歡用物理的角度解構世界,
也喜歡用工程的角度建構世界。
即便人生回到了原點,
至少還有個相位差,
和樂而不為?
量子遠見科技
量子遠見科技致力於推動量子技術的產業化與全球化發展。 我們力求連結理論研究、工程實踐與教育推廣,建立一個能讓創新與理解共生的永續量子生態系。 公司的核心業務涵蓋國際合作、科學傳播與量子教育,並與量子硬體團隊及新興科技企業進行多層次的協作。 透過開放知識平台 𝒊𝑁𝑆𝐼𝐺𝐻𝑇 𝒊ℏ,量子遠見科技推動跨領域學習、公共參與,並促進全球文化間的量子對話。
𝒊𝑁𝑆𝐼𝐺𝐻𝑇 𝒊ℏ
𝒊𝑁𝑆𝐼𝐺𝐻𝑇 𝒊ℏ致力於推廣量子位元物理的知識。是一個專注於量子教育、跨學科研究與科學傳播的開放知識平台。 𝒊𝑁𝑆𝐼𝐺𝐻𝑇 𝒊ℏ提供文章、教學資源與概念筆記,以連結理論洞見與實際理解。 透過此計畫,我們致力於讓量子知識更透明、可及且相互連結,激發不同文化與學科間的合作,共同邁向下一世代的量子創新。 利用 Python 模擬與視覺化在布洛赫球上的量子位元狀態演化。我們目前的研究聚焦於李群與規範理論的數學框架,並著重其在量子位元控制與拓撲物理上的應用。

▲理想與失諧(detuned)的\(\frac{\pi}{2}-\frac{\pi}{2}\)控制模擬,即拉姆西實驗(Ramsey experiment)。

▲在拉姆西實驗中,模擬不同延遲時間下失諧的\(\frac{\pi}{2}-\frac{\pi}{2}\)控制。
相關量子位元科普:
高熵超導體的研究與學習
此外,我們探索了\(YBCO\)的高熵對應物,並發現這些高熵對應物對摻雜表現出更高的容忍度。


▲\(YBCO\)的高熵對應物對摻雜表現出更高的容忍度,此結果由其結構變化的XRD分析所證實。
博士後研究進展
我的研究聚焦於二維量子材料,特別是二維過渡金屬硫屬化物 (TMDs),包括 \(TaS_2\)、\(NbS_2\) 和 \(VS_2\)。這些凡德瓦層狀材料展現出超導性、電荷密度波與莫列現象等極具潛力的特性。
博士期間,我研究的是超導塊材,現在我則在少層材料的物理方面獲得更多經驗。TMDs 為此研究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台,同時我也在精進我的掃描穿隧顯微鏡 (STM) 技術。最近,我一直在使用 STM 探索以化學氣相沉積法(CVD)生長的具有螺旋結構的\(TaS_2\)。
▲ 我認為這是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圖像,它展示了\(TaS_2\)從化學計量相(左)到非化學計量相(右)的轉變。這是化學氣相沉積法的強大之處,它能微調化學成分,為物理研究提供一個豐富的平台!(點擊放大)
相關博士後專案:
博士研究簡介
我的博士研究聚焦於如何在常壓下透過材料設計來提升超導性。觀察超導體的臨界溫度,會發現它隨著化合物組成的多樣性而增加。從此趨勢外插,可以預期含有12種或更多元素的氧化物可能實現室溫超導。如果我們從常用的80種元素中選出12種,將有至少 \(C_{12}^{80}≅10^{14}\) 種可能的組合!我從三個方面提升了研究效率:
1. 提出臨界耦合常數理論,並利用此理論設計化學式。\(\to\)臨界耦合常數理論
2. 自動化製備氧化物粉末成分以提升效率。\(\to\)實驗自動化 II: EA-2 Scamander
3. 自動化電阻率-溫度 (\(\rho-T\)) 量測,可同時測量多個樣品。\(\to\)實驗自動化 I: EA-1 Veronica
▲博士研究簡介。(點擊放大)
相關博士專案:
物理助教經歷
我擁有物理系的輔系學位,並修習過理論力學、電磁學和量子物理等課程。我對最小作用量變分原理與諾特定理特別感興趣,它們揭示了對稱性與守恆律之間的關係。作為多門物理課程的助教,在2019年榮獲清華大學傑出教學助理獎。
\(\to\)物理助教
學士學位
我在學士學位期間研究了兩個專案:
1. 自適應確動式連續可變傳動裝置(CVT)的發明專利。\(\to\)CVT專利
2. 第二個專案是可變串聯翼飛行器的空氣動力學研究。\(\to\)串聯翼飛行器
相關學士專案:
跨領域學習與應用的能力
在清華大學的12年裡,我學習橫跨了機械工程、物理、材料科學與數學等多個學科領域。我保持著好奇心與強大的學習能力,整合多個領域的知識,以推進超導理論的建立,並實現量測與粉末混合流程的自動化。